
图1:独立自供电集成微流控血液分析系统(SIMBAS)[7]

图2:用于人体多种器官的器官芯片平台。从右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展示了血脑屏障、心肌、肾近端小管、女性生殖道、血管化肿瘤、皮肤表皮、脉管系统、肝脏和肺芯片[15]。
微流控技术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以其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的核心优势,推动即时诊断(POC)医疗微器件成为重构 healthcare 服务模式的关键力量。这类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设备,通过精准操控微量流体(纳升至微升级别),实现了疾病诊断、治疗干预与健康监测的现场化、快速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医疗对大型实验室和专业设备的依赖。
在技术实现层面,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作为微流控技术的核心载体,其制备工艺已形成成熟体系 —— 从 PDMS 浇筑器浇筑成型、PDMS 打孔器精准开孔,到 PDMS 等离子键合机实现芯片密封,再通过 PDMS 对准平台保障微通道精度,整套 PDMS 芯片加工平台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MEMS 加工技术的深度融合,包括光刻、深硅刻蚀、电子束光刻等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复杂度与性能稳定性,使得微流道加工、微电极集成等关键环节的精度达到微米级,为后续的生物医学应用奠定了基础。
当前,微流控技术已在血液分析、靶向药物递送、器官芯片建模等核心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且通过与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的深度整合,正朝着 “精准化、个性化、普适化” 的方向快速发展,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
血液分析作为疾病诊断的核心手段,在微流控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现场的跨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血液分析仪,仅需指尖采血获取微量样本,即可快速完成血糖、胆固醇、血细胞计数等多项参数检测,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自我监测工具。这类设备通过 MEMS 加工工艺打造的微流道结构,结合免疫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还能快速识别血液中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在传染病暴发或资源匮乏地区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理念的落地的实现了血液分析的全流程集成 —— 从样本预处理、试剂混合到信号检测,所有环节均在单块微流控芯片上完成。例如,通过 3D 细胞培养芯片技术构建的血液细胞分析模块,可精准区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与数量,为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精准数据。同时,表面修饰技术(如 PEG 修饰、氨基修饰)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血液样本与芯片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微流控技术彻底革新了传统药物递送模式,通过精准控制药物释放的剂量、速率与靶向部位,实现了 “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的治疗目标。在个性化医疗场景中,微流控芯片可根据患者的体重、代谢水平等个体特征,定制化调整药物剂量与释放曲线,尤其适用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精准给药的场景。
靶向递送是微流控药物递送的核心优势之一。借助微流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药物可被封装在脂质体、纳米颗粒等载体中,通过 PDMS 微流控芯片的精准操控,靶向作用于肿瘤组织或受损器官,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此外,微流控技术还实现了药物释放的智能化调控 —— 通过微尺度泵阀、温度响应材料等设计,可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脉冲释放或按需释放,满足激素治疗、抗生素给药等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设备形态上,可穿戴微流控药物递送设备(如胰岛素泵、透皮给药贴片)与植入式微流控器件的发展,让长期治疗变得更加便捷。这些设备通过与智能手机 APP 的联动,实现了用药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剂量调整,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器官芯片(organ-on-a-chip)作为微流控技术与组织工程的跨界融合产物,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模拟人体器官生理环境的 3D 组织模型,彻底改变了药物研发与疾病建模的传统路径。这类芯片采用 MEMS 微纳加工技术与 3D 生物打印技术,精准复刻了人体器官的微结构与生理功能,包括肝芯片、肺芯片、肾芯片、血脑屏障芯片等,为药物筛选、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更贴近人体的实验平台。
在药物研发领域,器官芯片有效弥补了动物模型与人体生理差异较大的缺陷,可在临床前阶段精准评估药物的疗效与毒性,大幅降低药物研发的失败率与成本。例如,通过将肝芯片与肺芯片连接构建的多器官芯片系统,能够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与器官间相互作用,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全面数据。同时,器官芯片还可用于罕见病、传染病的建模 —— 通过在芯片上构建疾病相关的组织模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新型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支撑。
技术创新层面,AI 与机器学习的融入让器官芯片具备了预测功能,可通过分析芯片上的细胞代谢、活性等实时数据,预测药物的临床效果;而微流控芯片与传感器的集成,则实现了对器官模型生理状态的动态监测,进一步提升了研究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微流控技术的价值最大化,离不开与现有医疗体系、新兴技术的深度整合。在数据互联互通方面,微流控设备正逐步实现与电子健康记录(EHR)、远程医疗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蓝牙、Wi-Fi 等无线通信技术,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或医护人员终端,为远程诊断、及时干预提供数据支撑。智能手机的深度参与更让微流控设备的操作与数据共享变得更加便捷,患者可通过手机 APP 查看检测结果、接收健康建议,实现了医疗服务的 “去中心化”。
产业端来看,微流控芯片的定制化服务已形成规模化供给。从芯片设计、材料选择(PDMS、玻璃、COC、PMMA 等)到加工制造,专业的微流控芯片定制企业通过整合光刻胶模具制备、PDMS 键合对准、表面修饰等核心工艺,为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同时,MEMS 代工服务、微纳加工实验室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微流控技术的应用门槛,推动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微流控技术正从传统的医疗领域向健康管理、环境监测等多领域延伸。例如,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凭借快速、便携的优势,在现场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体育健康领域,可穿戴微流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运动员的生理指标,为训练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尽管微流控技术发展迅速,但产业化过程中仍面临多重瓶颈。首先, regulatory approval 流程复杂漫长,微流控设备作为医疗器件,需通过严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验证,而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进一步增加了审批难度;其次,成本问题制约了技术的普及 ——PDMS 芯片加工、MEMS 微纳加工等核心工艺的高成本,使得微流控设备价格偏高,难以在资源匮乏地区大规模推广;此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设备操作的便捷性、与现有医疗体系的 interoperability 等问题,也需要行业共同解决。
未来,微流控技术将朝着 “低成本、智能化、可持续化” 的方向突破。在成本控制方面,低成本制造工艺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将降低设备价格,而环保材料的应用与可降解微流控芯片的开发,将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AI 与微流控的深度融合将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分析与诊断建议的生成,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个性化医疗的深化将让微流控设备更加贴合个体需求,从疾病诊断到治疗方案定制实现全流程个性化。
可穿戴与植入式微流控设备的升级将是重要趋势,这类设备将实现更长时间的持续监测与精准给药,为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等场景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而 “人体芯片”(Human-on-a-Chip)的研发将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与疾病研究的变革,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全面模拟。此外,微流控技术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为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快速响应工具。
微流控技术以其独特的微型化、集成化优势,正在重构医疗健康服务的底层逻辑,从即时诊断到精准治疗,从药物研发到健康管理,全方位推动医疗服务向 “高效、精准、普惠” 的方向发展。PDMS 芯片加工、MEMS 微纳加工、器官芯片建模等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与 AI、远程医疗、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释放微流控技术的应用潜力。
尽管当前行业仍面临成本、标准、监管等多重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微流控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支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医疗设备将走进更多家庭、社区与偏远地区,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59568/KJHS-2024-4-2-03

本公司也可提供特性化的微流控PDMS芯片加工服务,具体详情,欢迎来电咨询+86-17751163890(同微信),邮箱:sale@dxfluidics.com
| 产品编号 | 外形 (mm) | 高度 (um) | 宽度 (um) | 厚度 (mm) | 芯片材质 | 价格 (CNY) |
| K0001 | 45*20 | 50 | 50&1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2 | 45*20 | 50 | 80&1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3 | 45*20 | 50 | 50&1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4 | 45*20 | 50 | 100&3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5 | 45*20 | 50 | 50&100&15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6 | 45*20 | 50 | 1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7 | 75*25 | 100 | 100&3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8 | 52*25 | 100 | 100&150&2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K0009 | 35*24 | 100 | 100&200 | 3+1 | PDMS+Glass | 300 |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36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