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术作为精准操控微尺度流体(通道尺寸 10 – 数百微米)的跨学科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化学合成、生物医疗、制药研发、微电子等领域。据行业数据显示,微流控器件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18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77 亿美元,伴随器官芯片、细胞培养芯片、分子诊断芯片的需求爆发,技术迭代与工艺优化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行业中,微流控芯片的材料与制备工艺呈现多元化发展,PDMS 芯片凭借易加工性占据柔性器件市场,而玻璃微流控芯片因化学惰性、高透明性、耐温耐腐蚀性,在高精度反应、长期实验场景中更具优势。同时,MEMS 加工技术、微纳加工平台的成熟,为微流控芯片的通道精度提升(如深硅刻蚀、阳极键合)提供了支撑,而微流控光刻机、光刻胶模具等设备,则成为高精度芯片定制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基于 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的最新研究,聚焦玻璃微流控芯片的仿真设计与制备工艺,结合行业技术关联,解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研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构建微混合器与微反应器的仿真模型。仿真过程中,重点耦合两大物理场:一是层流物理场(模拟流体稳态、牛顿型、不可压缩流动),二是稀物质传输物理场(模拟两种浓度流体的混合扩散)。实验设定流体物性与水一致,扩散系数 D=10⁻¹⁰ m²/s, upper inlet 浓度 1 mol/m³,lower inlet 浓度 0 mol/m³,边界条件为入口匀速、出口零静压、壁面无滑移,确保仿真贴近实际工况。


所提出的微反应器的几何结构
研究以混合指数(MI) 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公式 MI=1-√[∑(Ci-Ĉ)/Ĉ)²/n]),MI=0 表示无混合,MI=1 表示完全混合;同时结合停留时间(τ=V/θ) ,在 20、30、40、100 分钟四个梯度下测试性能,结果如下:

停留时间为40分钟时混合器2的网格独立性图。

选定微混合器在停留时间为40分钟时的浓度分布。
本次仿真验证了 “通道几何 + 停留时间” 对混合效率的双重影响,为微流控芯片定制提供了量化依据。例如,在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设计中,可通过调整通道长度(如匹配 3D 细胞培养的营养交换周期)优化停留时间;在器官芯片加工平台中,可参考微反应器 1 的几何结构,设计多器官连接的微通道网络,提升流体分配均匀性。

选定微反应器在40分钟停留时间下的浓度分布。

所制备微混合器的实验混合测试。
研究采用CO₂激光雕刻技术制备玻璃微流控芯片,流程如下,兼顾成本与精度,适合中小批量生产:
相较于其他制备技术,CO₂激光雕刻在玻璃芯片加工中具有显著优势:

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及泄漏测试
本次研究的玻璃微流控芯片,可与行业多类技术协同,拓展应用边界:
基于本次研究成果,玻璃微流控芯片可重点落地三大场景:
参考文献:DOI: 10.30511/pcdp.2024.718346 – ISSN: 3060-8376 – Vol 1(1), 2024

| 产品编号 | 外形 (mm) | 流道 | 持液量 (ml) | 芯片材质 | 厚度 (mm) | 温度 (℃) | 压力 (MPa) | 价格 CNY | |
| 深度 (mm) | 宽度 (mm) | ||||||||
| M0012 | 80.4*50.4 | 0.25 | 1.25 | 0.15 | BF270 | 2+2 | -25⁓120 | 5 | 9000 |
| M0012-1 | 80.4*50.4 | 0.125 | 1.25 | 0.075 | BF270 | 2+2 | -25⁓120 | 5 | 5000 |
| M0013 | 95*68 | 0.25 | 1.25 | 0.5 | BF270 | 2+2 | -25⁓120 | 5 | 9000 |
| M0013-1 | 95*68 | 0.125 | 1.25 | 0.25 | BF270 | 2+2 | -25⁓120 | 5 | 5000 |
| M0014 | 100*100 | 0.2 | 1 | 0.4 | BF270 | 2+2 | -25⁓120 | 5 | 5000 |
| M0015 | 100*100 | 0.2 | 0.46 | 0.6 | BF270 | 2+2 | -25⁓120 | 5 | 5000 |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2036544号-1